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、全省教育大会精神,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全面提高学生数字素养,培养创新型、复合型、数字化人才,成都锦城学院率先开设校企共建、面向全校学生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——《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应用》,与百度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启“数字教育”全员全速直通车,实现AI通识教育特色化、高质量与全覆盖。
“追踪新技术前沿”一直是成都锦城学院面向未来办学的不懈追求,被视为学校独特的教育“基因”。早在2005年建校起,学校就以“跳出教育看教育”为办学视角,注重面向行业、产业需求办教育;从2010年首开先河,试点开发“海量平台教学法”,启动“信息化、复合化发展战略”,到2018年聘请院士领衔创建“人工智能学院”;从创新实施“三项赋能”(新技术赋能、脑科学赋能、环境赋能),到全校师生实战线上线下混合教育、翻转课堂、“师生数字素养提升行动”……更以“人工智能”为专业支撑,获批全省民办高校中唯一的院士(专家)工作站。成都锦城学院时刻把握新时代需求,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刻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,努力走在新技术变革的前列。
2024年,学校提前谋划,与AI知名企业共建开设2学分的《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应用》通识课程,是学校推动和落实数字教育的又一具象体现。
一、深耕产教融合,优化资源配置,从“学校教”到“产业练”转变
瞄准百度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,成都锦城学院加强布局与AI头部企业的合作赋能,创设各式教学与实践应用场景,形成崭新的“产教融合式AI教学生态体系”。自2019年以来,学校与百度就致力于共建教学资源,联合开发多门AI相关课程,包括线上公开课、线下培训课、实验实训等,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全阶梯内容。2024年,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创新能力,学校与百度公司正式签约“人工智能与大模型产业学院”,聚焦人工智能、数字通信、物联网等前沿领域,以产业需求为导向,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,联合打造《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应用》等课程,实现师资力量、项目资源、课程开发、实训平台的共研共用共享。目前,学校多名学子直接进入百度AI技术部门实习实践,参与“大国智匠”人才培养计划及真实开源项目;此外,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产教融合典范高校,学校已为西南科技大学、武汉软件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作《应用型高校AI通识课教学与实践路径》等案例分享。
二、建强教师队伍,促进学科融合,从“单一型”到“双师型”转变
依托“四川省院士(专家)工作站”,实施“学科汇聚蓝图工程”。院士领衔,挖掘培育跨学科专家团队进站,成立由11名专家教师组成的“人工智能通识课跨学科专业教学团队”;设立虚拟教研室,涵盖了计算机科学、经济学、新闻学、教育学等多个相关学科;不断动态优化调整课程内容,及时将新理念、新科技、新案例纳入课程教学。坚持“请进来,走出去”相结合,拓宽“师资融合双跨工程”。实施“双向进修+横向科研+行业资格证”队伍建设,培养“三有一懂”(有行业证书、行业经历、行业业绩,懂AI等新技术前沿)的“双师型教师”。目前,50%以上通识课教学团队成员已获得相关行业认证。此外,团队“引进”行业经验丰富的百度公司企业导师,以“真实项目”为导向,将最新前沿理论与AI实际应用紧密结合,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操能力。强调追踪新技术前沿,推进“数字素养提升工程”。2024年,学校全面启动“师生数字素养提升行动”,开启“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教学”新征程。通过分阶实施“三步走”(数字讲座、数字画像、数字竞赛)组合拳,训育一批懂AI、用AI、教AI的新型教师队伍。如今,锦城教师努力以“数字素养认知力、胜任力及创造力”闻名业界,并在全国职业院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师资培训上,向140余所院校传授人工智能教学经验和实践路径。
三、科学课程设置,丰富教学形式,从“学知识”到“强能力”转变
与企业共研共建课程是锦城AI教学的一大特色——利用企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,结合学校不同学科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需要和教学特色,统筹调度校内外教学资源,致力于打造一门兼具深度、广度、梯度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。结合人才培养定位与学情分析,以“两课设计”(课程与课堂)布局“三阶递进”教学方案。从讲解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及概述、大模型技术原理、AIGC应用及生态等“低阶渗透”,到运行提示词进阶框架、Prompt生态赋能实践等“中阶运用”,再到智能体、大模型零代码、低代码开发等“高阶创新”,分布实现更加全面的AI知识结构塑造,以及高阶思维与能力激发。紧密联系AI真实应用场景,以“项目驱动”开发“情景式”教学体系。围绕通识课程知识和技能点分布,借助百度企业文心智能体平台、AIStudio实践平台、多媒体和数据库等技术,开发多场景“人工智能+”应用实践项目。例如“带生进组”进行0-1对话机器人制作、短视频创作以及产品开发等。期间,锦城学子徐嘉祁参与AI项目100余项,开源项目20余项,引用次数高达1800余次,并参与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AI深度学习平台“飞桨”开发工作,荣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颁发的“飞桨开发者技术专家”称号,是四川省首位获此荣誉的本科生。突出“应用型”教学底色,“以赛促教、学赛结合”开启“多元化”教学形式。学校将“课后”作为数字素养训练的主战场,坚持做好学生“数字竞赛”与“深度学习”之间的融通、互促,使锦城学子在教师的带领下,忙竞赛、忙项目、忙创新。截至目前,学生校级竞赛参赛率达到100%。2023年,学校与百度公司共同举办“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”,斩获国家级二等奖等多项荣誉。“教赛相长”已然成为锦城学院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新常态。
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,成都锦城学院以开设校企共研的“人工智能通识课程”为契机,主动响应“时代与产业发展”需要,开启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双向赋能的新纪元,共促新质生产力建设,共推教育高质量发展,努力为未来科技和社会进步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。(供稿人:成都锦城学院计算机学院专职教师、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组组长 姚红,成都锦城学院高研院发展规划办公室副主任 宋吴越,成都锦城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温晶晶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