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浙江省桐庐县分水派出所始终坚守“派出所主防”的职责定位,以“共富、共治、生态”三大警务建设为核心,紧密结合分水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,坚持多源、多元、多跨的共治理念,构建具有分水特色的“警+N”合作模式,有效汇聚各方力量,形成强大的共治合力。紧密围绕维护社会稳定、促进多元协同治理、加强联合打击犯罪等关键领域全面开展工作,社会治安整体水平显著提升,为构建平安分水提供坚实保障。

一、创新机制,全面铺开共治警务新篇章。一是创立“分阳共治联盟”增强群治力量。分水所建立“分阳共治联盟”,联合属地政府、行业协会及快递、代驾等新业态群体600余人,形成群防群治网络。依靠本身工作特质,协助打击犯罪、化解矛盾、收集民意等各方面工作,将公安“触角”遍布全域。二是建立“青苗守护队”维护校园安全。针对校园安全问题,分水所推出“青苗守护队”,以“1(公安)+3(校、属地政府、卫健)+N(职能部门)”模式高效联动,守护学生成长。家校警政民共同参与,有效应对学生心理障碍、校园霸凌等问题,促进多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,并成功升学,做法被《浙江法治报》报道。三是深度剖析优化警务实践。定期组织“解剖麻雀”式的工作回顾会,针对防盗抢、反电信网络诈骗、反邪、消防、治安管理、矛盾调解等各类平安警务工作中的难点进行深入探讨。邀请相关部门参与讨论,以问题为导向,集思广益解决问题,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。

二、拉升效能,推动共治警务走深走实。一是部门协作,构建共治格局。分水所联动政府部门、综合执法、市监等,形成多元主体、高效互动的共治格局。高效推动警源综合治理科学分流,通过警网协同警情协同处置和多轮次开展清查行动,形成有序互补,实现方向高度统一、内容深度融合,切实推动共治警务从“单打独斗”向“全面融合”转变。二是行业自治,提升景区治理。分水辖区生仙里雅鲁漂流、雪山漂流、滑雪场、天子地景区等地处边缘山村,旅游旺季时矛盾纠纷和各类求助警情明显增加,通过警企共治培训,建立4家临时警务室,培养多名景区兼职调解员,第一时间处置各类景区纠纷,努力做到“小事不出景区、矛盾解决在萌芽”,有效压降各类警情,提升行业单位内部自治水平。三是村社建章,强化治理能力。在后岩村、武盛村等村试行村规民约,罗列22条日常平安类准则,对村民进行教育约束劝导,以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为目标,同时按照月上报、季汇总、年评比的原则,年终对表现优良的村民予以村里考核评先评优。

三、强化实绩,展现共治警务新成效。一是矛盾纠纷高效调处。以“抓源促治五联共调”为运行载体,统筹各方资源,推动出台分水镇大调解机制,成立五大调解运行工作区域,针对警、案等源头性的矛盾纠纷由中心“统一归口、集中梳理、分级处理、限期办理”,形成党委政府主导、派出所等各部门分类处置的大调解格局。今年以来已成功调处132起敏感复杂的矛盾纠纷,无一例出现反复或引发信访投诉的情况。二是违法犯罪严打击。针对各季治安特点,联合群防群治力量加强巡逻防控力度,共移诉各类侵财类犯罪嫌疑人35人,打击处理寻衅滋事、殴打他人、故意伤害等各类违法行为人63名,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2人,行政处罚331人,涉黄赌警情逐月下降。三是排查隐患强整治。以流动人口聚居,治安要素复杂区域为重心,加大夜间巡查力度,在夜间19时至次日4时,派出所、志愿者和社村社力量无缝衔接,实现全覆盖安全巡防,同时对300余家用工单位、1600余家出租房房东开展安全警示教育,签订安全承诺书,设定出租房承租人登记入住前审核制度和用工单位入职教育第一课,确保流动人口的安全管理。(浙江省桐庐县公安局分水派出所 朱巍 黄顺永)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