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5日一大早,萍乡市安源区横龙街后埠村卫生所医生陈萍才开门,就迎来了家住后埠村的李先生。听完他的主诉,陈萍看诊检查后告诉他是着凉感冒了,随即在电脑上开好处方。见他扫码、录入、结算如行云流水的操作,李先生不禁连连夸奖:“这诊所也越来越先进了,不仅当场能够进行医保结算,价钱还比以前便宜了一大半,家门口卫生所就能享受医院的服务,真不错!”“您老有所不知,您这次购买的药品是集采药品,所以才会这么便宜哦。”陈萍解释道。

众所周知,长期以来,集采药品的供应渠道主要局限于公立医疗机构,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集采药品的普及范围,给广大群众购药带来诸多不便。自去年起,萍乡市在全省率先开展“集采药品进药店”试点。作为主城区的安源区,从2023年5月开始,即在18家零售药店实体门店开展集采惠民药店工作;今年8月,又开始实施推进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、进村卫生室、进民营医院“三进”行动。今年9月,省医疗保障局在全省推广萍乡市经验做法,明确在全省推进集采药品“三进”行动。其目的就是将集采药品中群众常用药、慢性病用药引入零售药店、民营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单位,让更多群众享受到集采政策的改革红利,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质优价宜的药品。
与李先生一样对这项红利政策啧啧称赞的,还有家住萍乡商城附近的张大爷。刚从集采药店昌盛大药房商城店买完药出来,他就向同样前来买药的邻居竖起了大拇指,“国家政策好,让我们这种慢性病患者再也不要为吃药发愁了!”原来,张大爷患有高血压,需长期服用降压药。集采政策实施前,他每月购买降压药的费用达200余元,现在,同样的药品实现大幅下降,他每月所花费的费用不到100元,对于张大爷这样的慢性病患者来说,药品价格的降低不仅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,还解了他们长期服用药物的后顾之忧。
“虽然我们民营医院的门诊患者并不多,但是附近居民的购药需求同样存在。自从集采药品进民营医院以来,我们医院也收获了不少好评,大家都说在民营医院也能享受到公立医院的实惠,这个政策实在是太贴心了。”谈起集采进民营医院带来的变化,萍乡汉和医院药剂科科长姚文林深有体会。
据安源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安源区确定的集采药品“三进”单位共有152家,其中有2家民营医院(萍乡市安源区兆恩中医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和萍乡汉和医院),5家村卫生室(八一街汪公潭村二卫生所、横龙街里善村卫生所、横龙街长兴馆村卫生所、后埠街后埠村卫生所、东大街东星村卫生所)和145家零售药店,零售药店和综合型民营医院配备药品不少于 50种,专科民营医院、卫生所不少于 20种。这些参与“三进”的单位均统一悬挂集采药品惠民标牌,设置集采药品专区(柜)。为提升“三进”单位参与药品集采工作的积极性,进一步推动巩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落地成效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质优价宜的集采药品,安源区医保局将持续对参加“三进”的单位在减免质量保证金、预付医保资金、优先纳入慢性病定点、医保信用评级、绩效考核分级管理等方面予以激励。同时,还会不定期重点核实“三进”单位双标签公示集采药品中选价格和销售价格,零差率销售或者按不高于中选价加价15%销售,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一律零差率销售,引导有关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,确保群众在公布的集采药品“三进”单位能够买到常用的集采药品。
随着集采药品“三进”工作的深入推进,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便捷高效、优质暖心的医保服务,从根本上提升了在基层医疗机构获取药品的便利性,在家门口就能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红利。(萍乡市安源区医疗保障局 刘艾滢 周双萍 甘红艳) |